目前分類:概念篇 (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於一切事事物物作決定之見解,執著知識理論不捨,稱為見論;夾帶愛恨執著者稱為愛論.

 

"利根""出家人""外道""二乘"等四類人易起見論,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池大師分析得好,師說:

人知好利之害,不知好名之為害尤甚.

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見,名之害細而難知也.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人開悟是破初關.

雖同羅漢一樣破我執,但見地有別.

道人始終不執境界與果位,只有當念,不理這些.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久遠的經驗可知,千人中唯一人是上上根.

所以目標與知見雖一致,然修習的方法與火候等就因此而有不同了!

虛雲老和尚說:"大丈夫直截了當,深知古往今來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如如.冷暖祇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神鬼窺他不破,就是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悟後道人還是凡夫,仍處於佛說的"凡夫隨順覺性".

因為過去的染污尚未除去,未現出智慧神通,

但正如惟覺老和尚說:"沒有神通也是神通,起心動念就是神通.信得過這個道理,才是深信,真正是信者得救了."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人皆具佛性,行惡者亦應尊重其為人,稱其為士,然為下士.

上下是就某方面比較而言.以惡與非惡論之,有樂惡而非行惡者,由於生生世世串習惡故性喜惡,然經聞正法,知惡有惡報,乃勉勵自己不行惡.反之有行惡而非樂惡者,由於一時放逸或神志錯亂,或近惡友故行惡,但本人相信因果,並不樂意行惡.以上這二種都算是中士.

行惡且樂惡者才算是下士,而不行惡也不樂惡者則為上士.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業禪師是唐憲宗時代的高僧.年老之後,憲宗傳位穆宗.穆宗未曾見師,故思瞻禮,乃命二位市僧迎師.市僧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常時,願和尚且順天心,不可言疾也."師微笑曰:"貧道何德,累煩世主,且請前行,吾從別道去矣."結果別道竟然是辭世而去,留言曰:

汝等見聞覺知之性,與太虛同壽,不生不滅.一切境界本自空,寂無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為境惑一為境惑,流轉不窮.猶如金剛,不可破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經云"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常了一切空,無一物當情,是諸佛用心處,汝等勤而行之.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生日蓮池大師有云:

或曰:"是日也不為樂,而誦經禮懺,修諸福事,則何如?"

曰:"誠善矣,欲報父母劬勞生育之恩,及滅己躬平生所作之業,於此宜盡心焉.然末也,非本也."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禪宗的"活在當下"已隨日本人傳遍世界,不過十之八九是不可能真正懂得其真實義,這可是開悟的境界啊!

 

眾生的心念,一念一念相續不停,其實前念後念是個別獨立的,本不相續,所以說活在當下才是實相.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我非彼我,所以這句話並非你以為的宗教狂傲.

雍正皇帝有云:"豈同世人之所謂我?盡虛空遍法界,無一剎那時,無一芥子處,無一毫末法(法:存在物),能出法界(法界:本心實相).亦無一法得與為伴,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猶如十方虛空,將復以何為伴?故曰獨尊."虛空之外還是虛空,心之本來面貌也是大而無外,不獨也獨.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具正知見的淨土宗蓮池大師說:"凡人造業者百,而為善者一二;為善者百,而向道者一二;向道者百,而堅久者一二;堅久者百,而堅之又堅,久之又久,直至菩提心不退轉者一二.如是最後名真道人,難乎哉!"由此可知,甚麼是菩提心?顯然不是今日淨土宗所說的慈悲心,而是不動心的一面明鏡啊!甚麼是道人?顯然是指向佛道實修的僧人.道教者稱道士,士字是尊稱,為何不用而非要用佛教的"法師"?法師是指講經說法度眾的僧人,不是道士搖著鈴作法的法啊!媒體該有些知識,別混淆視聽.("道師"也很好,只要分清楚即可.)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袋和尚的詩偈有句:"不強分別聖情孤",成道並非相對於世間人的那種孤獨,是不在相對境界分別你我,世間都在一心中的那種獨.

為何說"聖情"?惟覺老和尚曾開示:"從凡夫開始悟,悟到最後也是不離當念,萬里途程不離初步.如此契悟就是以不生滅為本修因.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始終是一如的.悟了這個道理,稱為入理聖人,也就是見到本具佛性."

"為什麼要出家修行?因為出了家,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染就劇減,剩下的只是長久以來的種種煩惱執著,心還是渾水.現在就要把渾水給澄清,修行就是澄清當前這一念.如何澄清?就是心不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文界津津樂道的"鏡花水月"也是出自佛法的如幻觀.

當你可以做到時時看待世上的一切如夢如幻時,你就不會被世界牽著跑,而是世界跟著你轉.你的覺性是主人,但這個你卻又不是你我他的你.覺性無界限,他是我,我是他.這個主人沒有與之相對的人事物,一切只不過是鏡像水月.

智論云:"是樂滅時更求欲得,如小兒見鏡中像,心樂愛著.愛著失已,破鏡求索,智人笑之."所以,佛說癡猿在水中捉月,就是比喻眾生對事事物物起了貪著.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人依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生活,

修行人則依止信、進、念、定、慧五根.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惟覺老和尚曾說:"真正的正法不是在求靈感,不是在修神通,不是在求感應,而是在定心淨心明心,漏盡自己的煩惱.如此,,所得來的通,是道通.這個道通就不可思議了."誠然,這念心無障礙,不通也自通.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臺禪寺的圓頂造型世人引以為怪,為何佛寺像回教建築?

 

所謂一顆圓光色非色,其實圓者表示摩尼珠.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印禪師隨著蘇東坡而聞名古今.佛印二字何義?永嘉證道歌有一聯,曰: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

佛印可的截根又是甚麼?楞嚴經佛說:"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典常以"愛"字表今之愛情."情"字在中國禪宗表凡人之"意識分別心",因此修行功夫在於"如何離心意識".下段文字中,雍正皇帝談棒喝法,用到"超情""滯情""情見""情徵",恰恰說明了何謂情徵.他說:"夫本妙明心,大圓覺海,非見聞知解所可通,故無語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來大德於最上真乘灼示學人,直言無隱,於無法可說之中,演無意之言句,超情絕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聽者音前薦取,性地承當.茍非神悟於幾先,則必滯情於句下."又說:"若論個事,無論奇言妙句,俱用不著.雖一棒一喝,亦為剩法.古人不得已而用棒喝,原為勦絕情見,直指人心.有人卻以情見解會棒喝,或欲排抵棒喝.古人不是說過:一棒喝不作一棒喝用嗎?何嘗執此一喝一棒也.有人卻針對此大肆批評,而自另立規矩以邀奇取勝,此為情徵也."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不肯任情徵, 意句交馳千萬狀.

園裡花枝任短長, 青帝春風還一樣.

(情:情識,即意識分別.青帝:東方之主.白帝:西方之主.此為中國古語非佛經.詩人常用.)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名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依此時時刻刻面對一切人事物(有為法),反復練習,便是一個實修法門.

自己的身體也是有為法.能見能聞能覺能知的這一念,不是你的四大,卻能用你的四大.如此知見,是真自由.

臨濟初祖義玄禪師云:"履水如地,履地如水,緣何如此?為達四大如夢如幻故."龐居士悟道詩有句"橋流水不流"也是同樣的道理.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