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際,叢林為防風取暖,於僧堂前後門垂掛一厚棉布,此簾稱暖簾.夏季則用涼簾.
目前分類:文化篇 (34)
- Dec 15 Tue 2015 14:54
文化篇 暖簾
- Nov 18 Wed 2015 15:39
文化篇 新歲
夏安居結束隔日是出家人的新年元旦,稱為新歲,指修滿九十天而增一法臘(戒臘)而言.
- Jul 16 Thu 2015 14:03
文化篇 念珠
佛教並未規定教徒必須戴念珠.我自己就從來不戴,若要計數,少則用手指,多則用計數器.然而,念珠已是普遍的一種文化現象,它象徵佛菩薩的加持與保佑.最近我卻發現念珠有另一層意義.原來,佛曾以"圓珠"比喻人們念念不停流連在外的散亂心,好比盤上的圓珠,滾來滾去,難以止住.這個比喻使我想到念珠不就是將散落的珠子串起來,使它不再亂動?完全停歇下來的心,就是本心.那時,混濁自然沉澱,而明鏡現前,所以有大智慧.這是必然的因果關係,不是神話.
- Jun 25 Thu 2015 15:17
文化篇 黑飯
南天燭為草木之王,性通氣神,食之可延命長壽,本為道家所服用,稱為青精飯.好東西就該沿用,禪宗則稱黑飯,於佛誕日供佛.百丈清規卷下節臘章月分須知條:"佛誕浴佛,庫司預造黑飯."南天燭又名楊桐,所以桐飯就是黑飯,並非使用梧桐葉.
- May 28 Thu 2015 15:02
文化篇 黑色
依據大日經疏記載,黑色代表大涅槃,亦即如來究竟之慧,故又稱慧色.
- Mar 17 Tue 2015 04:37
文化篇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原為中亞印歐族,體型高大,面方正多鬚,鼻窄而高,黑眸.西元前二千年左右,雅利安人分向東西移動,向西移入希臘與義大利北部,成為歐洲民族之始祖;向東有兩支,一支移入波斯,成為伊朗人種,一支侵入印度河上游,消滅其地印度文明,創立雅利安系印度文化,崇拜多數自然神,代表性經典為婆羅門教根本聖典[吠陀].後雅利安人移住恆河流域,古移住者與土著混血;新移住者驅逐古移民至北東南三方.到了佛陀時代,新移民墨守婆羅門至上主義,古移民則在憍薩羅與摩揭陀等地形成新興國家,不尊重婆羅門教權,以王者指導思想文化.佛陀出身於隸屬憍薩羅之小國釋迦族王室,於成道後消弭社會階級差別,人人皆可加入教團.印度民族之組成十分複雜,方言多達二百二十餘種,然文化的形成,雅利安人實為主幹,語言亦以雅利安族與達羅毘荼族語言為主.
- Dec 31 Wed 2014 14:17
文化篇 粥
禪林常法,晨朝喫粥,有[酥粥][油粥][胡麻粥[乳粥][小豆粥][麻沙豆粥][麻子粥](即芝麻粥)[清粥]八種.另於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以雜穀眾味所作,稱為五味粥或臘八粥,又稱紅糟.此外平時也有瓔珞粥,為野菜和米煮成者,以菜牽連猶如瓔珞,故有此稱.元宵節則喫紅調粥(紅豆粥).叢林中掌理朝粥者,稱為粥頭.朝粥外,也有加用晚粥者,稱"兩粥".佛說粥有增長色力與幫助消化等十種利益,故稱良藥.
- Oct 31 Fri 2014 14:04
文化篇 廁籌
廁籌或廁簡即古人解便後拭糞之小木或竹片.李後主曾親為沙門削作廁簡子,並且試之顋頰,若有澀滯之感,即再加修整.
- Aug 04 Mon 2014 12:24
文化篇 關於龍藏的劇本
韓國的戲劇文化水準的確在華人之上,例如他們可以聚焦於腦部醫學,編出有深度有根據的影劇.反觀華人國家就大大不足,比方涉及佛法,也沒做點功課就瞎掰.當知清朝來自馬背上,直到康熙初期是不可能完成滿文的大藏經所謂"龍藏"作為護國寶物.清代的龍藏是在清世宗雍正十三年敕刊於北京,乾隆三年完成,並且是以明代的藏經為底本而有所增減.可知包羅甚廣的藏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由此證明龍藏是漢文非如劇中所現的滿文.此外,當知盡心護持佛法的清代皇帝只有雍正一個人,其餘皆遊於各教間,來者不拒,包含天主教.
- Jul 29 Tue 2014 16:13
文化篇 清談
清談是東漢末年至魏初之際的社會風氣,純屬哲學思辨的範疇,如人生論宇宙論本體論知識論以及樂理倫理美學語言學等,不涉及現實功利之營生術.另有玄談之風,則僅限於形而上之純粹宇宙論與本體論,以及如何配合宇宙論之人生論.當時名士如王弼等提倡老莊之學,是以玄風大熾.玄學雖被評為空理空論,然佛教傳入之初即是藉由清談與玄談而使知識份子得以接受.我認為現代人步入老年後,應立即放下過去那些有用的知識,而開始學習這些無用的學問,畢竟人之所以異於禽獸乃在於人可以抽象思考.過去有用的今已無用,而原本無用的卻成就一個有意思的老年.
- Jul 10 Thu 2014 16:27
文化篇 悉曇
悉曇是記錄梵語所用書體之一,七世紀以前盛行於印度.我國於南北朝時經由譯經者傳入,並受國人接納學習(有如今之美語).唐代有義淨和尚之梵語千字文,智廣和尚之悉曇字記,一行和尚之字母表等,於奈良朝以前傳至日本.梵字之書體及字母稱作悉曇,而稱梵語文法與語句解釋等為梵語.
- May 15 Thu 2014 06:10
文化篇 寄褐
佛教家庭為護持孩兒,有時會讓他穿僧衣,稱為寄褐.釋氏要覽載:"唐中宗孝和皇帝初生時,甚為端正奇特,神光滿院,號為佛光王,即受三皈,被袈裟服,至滿月請法師剃髮."偶爾和尚欲賜福與成人,可讓他收藏自己穿過的僧衣.二十年前,我在萬里靈泉寺,曾目睹惟覺老和尚將短衣給與一位中年居士.
- Mar 21 Fri 2014 15:37
文化篇 認識宋朝
日本的成尋和尚於西元1072年與數名日僧自肥前松浦出發來宋,巡禮天台山與五臺山,並蒙宋朝優遇,乃以漢文逐日記載,著成<參天台五臺山記>,成為後人了解當時中日海路交通,以及宋代佛教概況與民間風俗文物之珍貴資料.
- Jan 15 Wed 2014 14:58
文化篇 納豆(坐禪豆)
我們以為納豆是日本人發明的,其實它發源於中國古代禪宗寺院.可惜失傳於中國,倒是來唐的日本留學僧將它保留在日本.禪僧主要在坐禪前食用,有助體內水分的吸收,使坐禪不因如廁而中斷.寺僧每到六月,以水煮熟大豆,加大麥微炒,相混麴類,曝曬三日後,再用鹽水微煎,然後去渣冷固,且浸於豆麥之麴中,盛入桶內,以石壓之.最後,去壓石而以厚紙密封.到了冬至前後,取出拌合生薑與紫蘇葉等,藏之備用.
- Jan 13 Mon 2014 08:42
文化篇 孝心
古代印度民間和華人一樣重視祭祖,每月十五招請婆羅門數位,登祭壇座,一面取水灑於草地,一面唱誦祭詞,並捧上飲食香花燈明衣服等.另在初一奉餅祭祀,稱為新月祭.佛教亦鼓勵尊養父母,更追悼七世父母,不管以前的父母是誰,皆全心念之.然而,善念善事皆可隨時空而有變化,例如家中不一定要有固定牌位.有儀式時,臨時書紙,套在木板上即可,當日火化之.關於盡孝,隔壁廣東老先生思想卻不老,他總盡可能不麻煩子女,連夫妻都各居一戶.在山莊裡,一家四口共有四戶,也不合伙,彼此輕鬆愉快,不讓家人長年吸二手煙,但接受單身女兒為父母購屋,反正也是置產.一旦彼此有急事又方便協助,走幾分鐘就到家.
- Jan 22 Tue 2013 06:00
文化篇 節氣別具意義
- Jul 13 Wed 2011 17:14
文化篇 石蜜
一直想知道糖為何會變白卻無機緣,終由佛經得知.原來熬三回顏色轉白!<<正法念處經>>卷三:"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離垢,名頗尼多;次第二煎,則漸微重,名曰巨呂;更第三煎,其色則白,名曰石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