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奘法師之後於唐高宗咸亨二年遠赴天竺取經的義淨法師
曾經寫一首感人的詩,詩曰:
晉宋齊梁唐代間 ,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 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 , 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若不諳斯旨 , 往往將經容易看.
而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首屈一指的留學僧亦即玄奘法師.
 
師系出名門,俗姓陳,名褘,河南偃師縣人,
為東漢太丘縣令陳寔的後代.
陳寔德學並美,愛民如子.
高祖陳湛,曾祖陳山,祖父陳康,皆歷任朝官.
父親陳惠"英潔有雅操,早通經術,形長八尺,美眉明目."
曾任江陵縣縣令,隋朝衰後,即棄官歸隱.
陳惠膝下四子,老么即日後的玄奘法師.
師遺傳父親的儀表端嚴,也有父親的恬淡風骨.
十歲痛失怙恃,十一歲隨二哥捷法師至洛陽淨土寺,
十三歲以"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一語,
獲當時負責僧籍的大理寺卿鄭善果青睐,破例錄取為僧,
(出家須經官考,這是唐代朝廷唯一不如法之處.幸好此制不數年即告解散.)
乃禮道基和尚為剃度師,勤習佛理.二十歲於成都受比丘戒,研究律學.
稍後,師沿長江而下,雲遊大江南北,足跡遍及半個中國.
二十六歲,時已獲"釋門千里駒"的美稱.
 
為了蹈繼前賢遺風,一探佛法究竟,師決志西行求法,以釋諸疑.
即從長安出發,經甘肅秦州蘭州與涼州,越過八百里戈壁大沙漠.
嘗自語:"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是時顧影唯一."
"四顧茫然,夜則妖魅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
復度過千年積雪的蔥嶺,歷盡萬難,始抵達印度.
師於印度十七年間,除遍參善知識,亦不忘隨緣下化眾生,
曾作<會通論>三千頌(通達空與有),與破斥小乘謬義的<破惡見論>一千六百頌.
返國前曾應戒日王禮請,於曲女城主持辯論大會,有十八國王駕臨,
另有大小乘僧三千餘以及婆羅門等外道二千餘,並那爛陀寺千餘學僧,
總計七千多人的盛會,場面壯觀可想而知.師於會中提出<真唯識量頌>,並發誓言:
"若其間有一字無理,能難破者,請斬首相謝."如是經十八天,竟無一人駁斥.
 
唐太宗貞觀十九年正月,師安抵長安,隨身攜回梵本經典六百五十七部,以及佛舍利與佛像.
師甫卸行囊,即傾全力進行翻譯佛經的文化鉅業.
十九年間,先後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六部一千三百四十七卷.
其間,師自訂每日譯事進度,白天因故耽誤,必於當晚補足,至三更才小睡片刻.
每日五更起身,先閱讀梵本,並用硃筆圈點,以為白天翻譯的準備.
其"今日事今日畢"與"凡事豫則立"的嚴謹態度,造就了空前絕後的譯經成果!
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五日,師示寂於長安北面的玉華宮.
帝聞訊悲慟不已,罷朝三日,並數度哀嘆:"朕失國寶矣!"
師移靈日,弟子遵照遺命,以粗竹蓆為輿,奉神柩回京,安奉於慈恩寺翻譯堂內.
四月十四日將葬長安之東十五里處,京城內外五百里送行者逾百餘萬人,
當晚夜宿墓所者有三萬多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雨 的頭像
    新雨

    露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