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證實相 無人法
證實相,絕離微,不在東邊不在西,最好江南三二月,折花風暖鷓鴣啼。
無人法,只此人,且說今年直是貧,舉目已無依倚處,金剛門外尙含瞋。
第一講當中曾提到南陽慧忠國師的「身心一如」,也就是本文所要講的實相境界,不落於以色聲見如來的執著,就是無人法。人法是「人我執」及「法我執」的簡稱。執著幻身中有一個我是常,是人我執:執著色心二法爲實有,是法我執,也是證道歌後文所唱的「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比起人我執,法我執是更微細的執著。
兜率悅禪師上堂云:
無法亦無心 無心復何捨
要真盡屬真 要假全歸假
悅禪師的開示使學人更加明白天台宗的一心三觀及臨濟的四料簡。第一講,雍正提到臨濟四料簡,當中的「人境俱奪」即「要真盡屬真」,亦即天台的「一真一切真」。真是真空,是心的本體、總相、無相,沒有分別的。「人境俱不奪」即「要假全歸假」,亦即天台的「一假一切假」。假是妙有,是心的起用、別相、無不相,是有分別的。空假一如即是中,也就是實相。
紫璘供奉問:「如何是實相?」
南陽慧忠國師曰:「把將虛的來。」
對曰:「虛的不可得。」
師曰:「虛的尙不可得,問實相作麼?」
忠國師直指真實相,是無言無說,是老實念佛。說實即落入虛實二邊,又非實了,也就是落於臨濟所謂的第二句,非第一句、第一義。另外,有一位頭山慧忠禪師,曾有一偈稱爲安心偈,曰:
人法雙淨 善惡兩忘
直心真實 菩提道場
人法雙淨,無人法;直心真實,是實相。
達摩祖師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興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 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祖師說得很明白,見非相即無人法, 豈礙有色?色體即是無人法,凡夫於色中失了色體,不明實相;學人則當於色中不失色體,如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然於非相中又不礙有才是。
無人法,也是教下所謂「我空、法空」。《智論》指出,般若經之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根本皆可歸納於「我相」。又曰:「若以智慧知無我無實法者,是時顛倒願息。」照見無人法則離顛倒。又曰「佛滅後五百歲分爲二分,有信法空,有但信眾生空。」佛在世時,有弟子只接受受五眾空(即我空。五眾即五蘊),所以佛就以眾生空含蓋法空(眾生空也是我空)。又曰:「我空易知,法空難見。所以者何? 我以五情求之不可得(照見五蘊皆空),但以身見力故憶想分別爲我。法空者色可眼見,聲可耳聞,是故難知其空。
我,又稱人、眾生等,爲何有多名?智論云:「於五眾中,我我所心起,故名爲我;五眾和合中生,故名眾生;命根成就,故名壽者、命者;能起眾事,如父生子, 名爲生者。」又云:「五眾、十二入、十八界等諸法因緣是眾法有數,故名眾數;行人法,故名爲人;手足能有所作,名爲作者;力能役他,故名使作者;能造後世罪福業,故名能起者;令他起後世罪福業,故名使起者;後身受罪福果報,故名受者;令他受苦樂,是名使受者;目睹色,名爲見者;五識知,名爲知者。」「如是諸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畢竟空」智論又云「生空故法空,法空故生空」我空與法空互含。又云「佛法二種說,若了了說則言一切諸法空;若方便說則言無我。是二種說皆入般若波羅蜜中。」龍樹菩薩另外又指出,於一切法中,心無所著,心無所著故則不生結使,不生結使,何用說空?這同於達摩祖師的「於色中不失色體」, 也就是實相。
說有我或無我,皆是有能有所。證實相,無人法,即唯識學上的「能所合一」, 所以「觀法無我」是方便法門,頓教門則當下無法,證實相。因此,趙州老人說:「有個無賓主話,直至如今無人舉著。」無賓主即無人法,老人的意思是,至今沒有一個弟子證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