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想一想 (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都愛套用"中庸"一詞.中庸在於心性與率性,豈在於作為必定不左不右?一旦心性合於中道,那麼該堅住於某一作法時,便該堅持,該改變時,也無不靈活行事,恰到好處.這才是中庸之道.因為心清淨,做甚麼也就都不出於私心,不為博取公正形象.在這心態下,有何不可為?若為平衡而平衡已是預設立場.試問,中間不也是右邊的左邊?哪來真正的中間?所以中庸的本質有如明鏡.是什麼就是什麼,並不妨礙明鏡 .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說愈忙愈快樂.
本質看來,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知三世並不難.前一秒是過去,此刻是現在,下一剎那是未來.姑且以這種時間連環不絕的流動看來,每一個點是後者之因,也是前者之果.那麼,在父精母卵的物質與你投入的意識結合那一刻,是因也是果.當它是果時,其因不就是出生以前的前世嗎?同理,死亡那一刻是果,也是因.當它是因時,結果也就落於死後了.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喜歡心有罣礙?當然不!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由於向來未曾以一神教為國教,所以才沒養成錯誤的僵化思想,而長久以來的道與佛,輪番成為國教,卻從未造成不良後果,正是在於二者與一神教大大不同.
例如佛說:"一切法都是佛法"意思是"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又佛說"我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字!"也就是教人不可執泥佛法名相!然而稍不小心就會被誤解為如同耶穌教認為科學出自宗教,一切出自宗教.(只因從前歐洲的知識份子恰巧多為神父罷了!理由太可笑!)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人葉慈說:"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話頗武斷,也不盡合理.美的範疇是多元的,也因人而有差異.當個人覺得真實很美時,會將它畫下來,攝影,寫首曲子,或寫一首詩.當個人覺得真實不美時,也會產生藝術.負面的感受因作者的創作而成了一種美的素材.至於因改造與掩飾帶來的美(藝術多半如此),與真實更是背道而馳.此時只有"原本不太不美"才是"真"吧?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釋迦牟尼佛倒數回去七尊出世於我們這個世界的有迦葉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孫佛、毘舍浮佛、ㄕ棄佛、毘婆ㄕ佛七佛出世之初沒事不會造作地制訂戒律要求弟子依從,因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準 ,也只是修道的工具罷了,並非目的。因此,原只有一偈作為通戒,偈曰: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有云:行一切善,不著一切善.
你得先行一切善,方才有下一句可說.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胎生眾生比卵生者聰明,
然習氣重,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六祖云:
起心修心,(起修行之心而未進一步打平能修所修之對立)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天親菩薩為了破斥數論外道之金七十論,曾寫一部<七十真實論>。關於此,婆藪槃豆法師傳裡記載:「外道身已成石,天親彌復憤懣,即造七十真實論,破外道所造金七十論,首尾瓦解,無一句得立。」然而此論今已失佚!可見法寶若不付梓,並廣為流通收藏,久而久之經過戰火、天災、人禍等勢必將逐漸消失!論且不說,佛已預言楞嚴經將是第一本消失於世之佛經!果然近代的中研院院長胡適之先生就曾經以外行充內行,認為楞嚴經是偽經,他卻不知自己正成了佛所預言者!豈非此經橫遭人禍之端始?假以時日,以訛傳訛,自然逐漸被消滅了!因為現代人即使喜歡佛學,卻是跟著學院派走的佛教人!因為僧團已逐漸被媒體與文人說得一文不值了,誰還有公信力來領導佛教?屆時法寶將道道地地淪為大學裡的一門學問,拿來說三道四罷了!誰信?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格拉底說: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以為與世隔絕的心靈對人類沒有貢獻。殊不知,清淨方為真功德。能動不能靜,是病了!動得,靜得,才是正常人。修行首在使自己恢復正常。你以修行為怪,豈非失常的人視正常人為不正常?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事固然需要福氣,然而光有它行嗎?魔的福氣也很大!所以佛法最重視正智,也就是正知正見.開悟,自然便有正見;未悟,則必須精通佛經,或跟隨開悟者.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而,道家與印度外道有共同的誤解,以為色是由空生出來的.也就是,虛以生氣,氣以成形.萬象固本於一氣,一氣乃始於太虛.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發生在宋景公時代。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對弟子阿難尊者說:
「吾今誨汝,當善思惟,無得疲怠,妙菩提路。」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長特別費是歷史共業」,
 世人其實誤用了「共業」。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靜的生活,日久由寂寞轉生趣味。當年羅狀元在家修行,曾經體會出個中三昧,是真快樂。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