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名相篇 (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將貪分為[事貪][見貪](貪著見解)[貪貪][慳貪](吝惜也是一種貪)[蓋貪](貪著五蓋)[惡行貪][子息貪](對子女的佔有欲)[親友貪][資具貪][有無有貪](色界無色界之貪.貪著沒有色身也是貪.)俱舍論卷二十二則將貪分為[顯色貪][形色貪][妙觸貪][供奉貪](貧人只等著救濟亦是貪).貪愛之情能吸引諸物,又能滋長惡法,故以水為喻稱為貪水.楞嚴經卷八:"是故十方如來,色目多求,同名貪水.菩薩見貪,如避瘴海."貪欲之深有如狼之特性,故喻多貪為狼,稱為貪狼(如星宿有貪狼星);如同狐之本性,而衍生"狐疑"(如妻者疑夫外遇便是源於貪欲).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義無上法,非常非滅,不受不着,其性自爾,本無今有,今有還無,故為空.第一義空是十八種空之一,又稱真實空.小乘涅槃雖也是空,然屬偏真但空之涅槃,可以保持很久遠,卻未能永恆.第一義空則為中道實相空.大智度論卷三十一:"涅槃中亦無涅槃相,涅槃空是第一義空.""能使諸法實相空,是名為第一義空."卷一所說四悉檀(四個導引眾生的方法與範疇,例如世界悉檀是以世間法與世間語言來化導.)其中第四即第一義悉檀,又作入理悉檀(理指本心),也就是佛依第一義來詮明一實中道,令眾生斷惑證理.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阿含經卷六:"佛告羅陀,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色受想行識通稱五陰(五蘊),依此天台宗智者大師進一步於摩訶止觀卷五精闢地說明廣義的眾生甚至含蓋凡聖.可以說,只要有個相,就是眾生了!聖相也是相,我們由此可了解為何佛在金剛經上說:"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也可見佛法於大小乘經典,道理始終一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舉一反三,那麼所謂佛,即非佛,是名佛.大師說:"攬五陰通稱眾生.眾生不同,攬三途陰罪苦眾生,攬人天陰受樂眾生,攬無漏陰真聖眾生,攬慈悲陰大士眾生,攬常住陰尊極眾生."(所以說,佛法是真正無畏無私地窮追真理.)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佛教人發願死後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而不去想將來到哪兒的也可以,只要盡力學佛就一定會往生到某個過去與你有緣的佛世界,世界無量啊!也有不少和尚發願往生上回我們談到的兜率天,例如過去印度著名的無著和尚世親和尚,日本的空海和尚等等,以及我國的太虛和尚虛雲和尚慈航和尚等.此天有個內院稱為彌勒淨土(可知西方淨土亦是天界),是彌勒菩薩暫時說法的地方,說給有緣者聽,準備將來投胎我們這個人間成佛度眾,而高僧們之所以發願往生兜率天就是為了追隨彌勒菩薩投胎人間,等菩薩成佛後再度出家.總之,盡力學習是共同的功課,而希望往生何處則由個人決定.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乘者,智慧廣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不見垢法可厭,不見淨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涅槃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無生忍,亦名大般若(摩訶般若).永嘉證道歌有曰:

默時說, 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破萬法而顯真空之理,稱為破;

論萬法之緣起而顯妙有之義,稱為立.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人詩中多稱佛寺為香界或香阜.

孟浩然之題雲門山詩: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染污有三,

煩惱染污:指一般人的貪瞋癡慢疑.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煩惱能污染人的心性,猶如塵埃染污萬物,故稱為塵.然煩惱本非心性固有之物,因迷而起,故稱為客.楞嚴經卷一的描述既有深度又優美,佛云:"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中略)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暘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輪比喻佛法,其義有三:

(一)  摧破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真實不虛。

如:不變其性。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

此外於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華仕等居士,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源自梵語與巴利語,禮敬的意思。

長者近在眼前時頭面禮其足;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解經典而撮取要義,

攬知眾義而說明之。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在佛法中被正面地使用。

佛用它比喻究竟實相之理,以顯示此理的威力。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略稱【捨】.乃俱舍宗十大善地法之一,亦唯識宗十一善心所之一,指心念遠離昏沈與掉舉,而住於寂靜,

保持平等正直之狀態(禪師所謂"平展").此「捨」於色受想行識五蘊中屬於行蘊,故稱「行捨」,以別於「受捨」.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一名相見於佛經與禪林用詞.
維摩經問疾品:"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教法住世有"正法""像法""末法"三期變遷.教法垂世,人雖有秉教,而不能修行證果,稱為末法.末法之世即稱為末世(非世界末日).換言之,末法時代指佛法衰頹的時代(目前正處末法的前五千年,還有少數成道的機會,後五千年就不可能了!臺灣是佛法的寶地,然興盛中已有許多佛門外道的邪見充斥,不可不辨.)其情狀如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五濁部"所載:
佛涅槃後,當有五亂(警覺者當避之,則共業中有不共!並非依宿命,告訴你末法本該如此,你就該如此行!),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得慧:與生俱來之智慧.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