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孔子有言: 「過則勿憚改。」意思是說犯了過錯,就不要害怕去改過。一樣的道理出現在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改過》,他說的是: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輔導學上有一個學派稱為「存在治療」,其對於健康心理的定義大致如下:

「心理健康奠基於人『已經達成』與『還應該完成』或是:人『是什麼』與

『應該成為什麼』之間的緊張。」Frankl活出意義來p.118

「心理健全是指恢復一個人的責任感,也因此恢復了他的自由。」Rollo May心理輔導的藝術p.12

存在治療的旨趣如同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考驗的生活是虛度的。」Frankl

本人甚至還曾經在德國納粹當政的期間,被囚禁於暗無天日的集中營內;他

在忍受種種非人待遇而僥倖生還之後,認為苦難是「實現最高的價值與最深

的意義的機會。」(活出意義來p.128)值此世紀洪災過後重建的時刻,

但願受難同胞能夠堅此百忍,切莫喪失意志。另外,不論主客觀情勢如何不

利,全民對於政府之「已經達成」與「還應該完成」的期盼仍深,且二者之

間顯然還沒達到讓人民能夠接受的差距,是以政府在態度上,宜有以下認知:

l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l          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論語‧顏淵》)

l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誠心律己,責人以寬,才可遠離

怨懟。《論語‧衞靈公》)

l          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l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最大的過錯是不肯認錯。《論語‧衞靈

》)

l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有過不改,反加掩飾。論語‧子

l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

皆仰之。」(君子的過失,好比日蝕月蝕一樣。有了過失,人人都看得見;

他改過了,人人又對他仰望。論語‧子張

 

易經‧乾卦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旡咎。」孔子對這一

段爻辭的解釋是:「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

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意

思是說:「知道該達到的目標,就一定達到它,這樣的人可與他談論如何

把握事物的徵兆;知道該終止的時刻,就及時終止它,這樣的人可與他共

同保全道義。因此能處於上位而不驕傲,處於下位而不憂悶。所以能夠整

天勤奮不懈而又隨時警惕戒懼,即使居於險境也能避免禍害。」

古人的言語,在這個特殊因緣際會的時節,更顯得充滿智慧,如果能夠善

加體察,則「改過了,人人又對他仰望。」畢竟君子本來就對三件事物感

到敬畏,所以不必畏懼改過。哪三件呢?「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

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若是「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

人,侮聖人之言。」那麼易經也告訴我們結果將是:「不恆其德,或

承之羞(不能恆久保持美德,恐將承受羞辱。易經‧恆卦九三)。」

不論是在位者,或者是我們一般老百姓,都應該仔細想想這些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雨 的頭像
    新雨

    露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