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云:「律詩只論平仄,終其生不得入門。既講律調,同一仄聲,須細分上去入,應用上聲者,不得誤用去入,反之亦然,就平聲中,又須審量陰陽、清濁,仄聲亦復如是。」
清‧董文渙《聲調四譜》亦指出:
唐律高處在句中四聲遞用。(明末清初)朱彝尊氏(即朱竹垞)謂老杜律詩單句,句腳必上、去、入皆全;今考盛唐初諸家皆然,不獨少陵且不獨句腳為然。即本句亦無三聲複用者。故能氣象雄闊,俯視一世,高下咸宜,令人讀之音節鏗鏘,有抑揚頓挫之妙,間有末句三聲偶不具者,而上去、去入、入上句必相間,乃為入式。

不過今人很難辨別「陰平」、「陽平」之分,勉強只好從平聲字中國字讀音去分「一聲」、「二聲」。
若有高人能做仙人指路點出如何分辨「陰」、「陽」,我要下拜一揖到地。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即是顯著名例,其聲調為:
平上平平去入平,平平去入上平平。入平平上平平去,入去平平上入平。
每一個七言句中,平聲未計,上去入三聲俱全,「而上去、去入、入上句必相間」。

要稍微說明一下的是:
「在」字,做「所在」言,讀「去聲11隊」。
「在」字,做「存在」言,讀「上聲10賄」。

請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雨 的頭像
    新雨

    露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