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攻佔國會的佔領行動已經堂堂進入第10天了。昨天國民黨提出了一個「假讓步、真玩弄」的方案,更清楚顯現馬江政權完全不顧民意走勢,還想仗著體制優勢,繼續欺壓人民,因此這場因為服貿爭議引起的「憲政危機」恐怕不但將持續,還可能繼續擴大。


那什麼是憲政危機呢?學理上說,憲政危機就是當憲政體制(主要是《憲法》,但並不限於此)無法因應重大政治爭議或衝突,而產生的權力對峙與僵局,使得重要政府機關無法運作,陷入停擺狀態。從人民角度更直白一點說,就是:人民痛恨的官員不必下台(例如馬江),民意谷底的政策照樣推動(例如服貿、核四等)。
那當前的憲政危機,有哪些主要的體制根源呢?首先,大總統制是一個很大的亂源。「大總統制」往往被簡化、誤解為總統權力很大,有權無責。但是真正的關鍵不在於總統的權力很大,而在於總統可以一直「以為」自己權力很大,因此進入了一種權力幽閉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建立在總統當選後,幾乎完全不必跟任何權力制衡機關(尤其是國會)負責,可以完全自由地任用各種重要官員,以及極難達陣的罷免與彈劾體制之上。自以為是的權力幽閉格局,不是造成權力暴衝,就是九趴總統還自我感覺良好。

手握大權都非民選

其次,從行政院長到整個內閣,這麼多「手握大權」的官員,全部都不是「民選」官員,連起碼的經過國會同意也沒有。這種權力布局很容易出現一大批非常自戀的權力菁英,結合起「官僚體制」,而變質建立起一種「準貴族」的「爺兒們」支配狀態。當行政權的正當性僅建立在「一次性」的總統大選投票之上的時候,總統對於官員的關係,就不是任命,而是恩賜與分封。民意永遠是次要考慮。
第三,因為爛《憲法》而來的國會席次分配與選舉制度,造成非常畸形的政黨與區域分布狀態以及代表性扭曲。即使在天龍國的台北市,民進黨的選票也一直有四成以上,但是立法委員本屆僅有一席。上一屆是零,下一屆也不一定增加。不分區方面,台聯117萬票僅有三席。親民黨70幾萬票僅有兩席。百萬餘政黨票沒有代表。小黨其實不是「小」黨,往往是結構內重要矛盾與推力。選制的「壓抑」無法把問題呈現,不會把問題解決,只會讓問題累積與擴大。更具體地說,只會讓國民黨繼續腐化,讓民進黨繼續擺爛,讓人民對整個體制失去信心。
第四,攸關台灣生存命脈的「兩岸關係」,在現行憲政體制中的定位非常模糊,甚至非常「危險」。增修條文僅僅提到了「兩岸人民」關係的立法必要性,但是完全沒有辦法處理兩岸「政府」之間關係該如何透過體制處理。本次的服貿爭議會演變為這種失控狀態,導源於此。因此某種版本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勢在必行。國民黨想用「單純程序」問題繼續逃避「實質體制」問題,已經不僅是鴕鳥或長滿耳毛,而根本是自蒙雙眼亂砍一通的瞎劍客,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繼續傷害人民。

權貴當道弱勢被削

第五,全球化新自由主義之浪潮,結合前述一到四的問題,已經讓台灣在空洞民主表象下,逐漸發展出權貴當道、弱勢被削的吸血鬼體制。行政繼續恩賜,立委繼續侍從,房價飆漲,土地被搶,薪水不會漲,未來沒保障,即使是中產階級都面臨血汗化。而政府呢?除了喊喊自由化與開放,實質上就是放任人民繼續「被商品化」、被賤賣。少數起而抗議抗爭的民眾,則被司法與警察暴力迫害,人民早已經普遍對政府、對現行體制感到失望、憤怒。因此為了服貿連起碼的民主都被強暴時,青年與社運起而攻佔國會議場,根本不需要感到意外。
目前包括保守派在內的各種力量,都已經出面呼籲召開「公民憲政會議」(這是本次運動獨立於服貿議題外的訴求),公民社會各團體也已經開始聯繫籌劃,希望能促成不受既有政治力量與保守力量所主導的,真正具有前瞻開創性的「公民」憲政會議。佔領國會引發的憲政危機,也孕育了「民主重生」的關鍵時刻。讓我們一起把握這個時刻,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監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雨 的頭像
    新雨

    露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