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下,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營利賺錢,追求極大利潤,永無終止。今年每股淨賺三元,明年就要追求每股賺五元,這一年度資產淨值是50億,下一年度就要追求100億。成長、不停地成長,就是企業的唯一精神與價值。

從老闆到經理,從股東到股民,大家眼裡看的,永遠是報表、數字,腦裡想的永遠是金錢、利益。檢驗企業經營成功的標準是金錢、數字,定義個人成功的依據還是金錢、數字。甚麼時候,企業本身或主流社會曾出現,用其他的標準來定義和檢測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

這些標準包含:對自己員工的工作條件、待遇;對社會公益的參與、責任;對土地環境的維護、對人權議題的關注、對弱勢的扶助---等等不只是屬於企業己身利益的範圍。我們的企業,只是一頭又一頭,沒有人性、沒有社會責任的賺錢巨獸。

缺少社會責任思維,或是沒有把社會責任,視為企業經營的重要指標,僅以追求利潤作為唯一目標,其結果當然就難逃:未達目的、不擇手段 ,一切只要能降低成本,沒有什麼不可做。

這就是企業本質導致的觀念偏差,即使世界沒有天生壞人,社會卻充斥一堆壞事。

我想起一些小農戶或是小店舖,他們的生意哲學,不是求大求多,把自己生產的作物或產品,拿到市場交換,除了謀個生活外,還包含把製作過程的心血,與別人分享的喜悅。好的東西與顧客分享,看到別人欣賞、沈醉的表情,自己都會微笑起來。這樣的價值,在現在的大企業裡,實在很難存在。
 (全文請讀今日蘋果羅文嘉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新雨 的頭像
    新雨

    露痕

    新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